京 津 冀 晋 蒙 辽 吉 黑 沪 苏 浙 皖 闽 赣 鲁 豫 鄂 湘 粤 桂 琼 渝 川 黔 滇 藏 陕 甘 青 宁 新
盯住“难中之难”,资源要素聚得更准。
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但是,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
盯住“难中之难”,各项政策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各种资源向深度贫困地区聚集,各方力量向深度贫困地区聚合。
优化政策供给。新增脱贫攻坚资金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项目主要布局在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举措也主要集中在深度贫困地区。
增加资金投入。今年上半年,全国专项扶贫支出1760亿元,同比增长39.7%,着力全面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推进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脱贫。
强化人才支持。大量中央和省直优秀干部被选派至深度贫困地区。宁夏选派245名技术人员分赴全区170个深度贫困村,实现深度贫困村科技人才全覆盖;京津沪苏浙鲁6省市对口支援青海藏区,累计已有500余人来到青海,加强扶贫一线工作力量。
瞄准严要求,工作作风变得更实。
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越容不得半点松懈。
“好的作风才可以确保脱贫攻坚成效。要时时处处体现一个‘实’字,求真务实。”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
2018年,是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对于脱贫领域存在的“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等问题,坚决说“不”,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扎紧制度的笼子。
发现问题不手软。今年上半年,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4.53万个,处理6.15万人。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惠民成果实实在在
“以前我们有台小锅炉,每年烧煤1400吨,但排放不达标。煤改电后,每年可减少排放616吨二氧化碳、364吨灰渣、28吨二氧化硫。”哈尔滨龙门贵宾楼酒店工作人员说。
今冬,黑龙江省淘汰燃煤小锅炉,错峰使用供暖锅炉,禁烧秸秆……既让百姓寒冬不受冻,也让冬日天空更加明净。
环境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得到人民认可的一个关键。今年以来,围绕“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打响。
——回应民生关切,扭住治污“牛鼻子”。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
回应民生关切,从薄弱处集中攻坚,七大标志性战役成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突破口和“牛鼻子”。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渤海,保护修复长江,保护水源地,治理农业农村污染,让天空更加湛蓝,让水体更加澄澈,让土壤更加洁净。
前10月,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同比下降7.5%;前9月,1940个国家地表水评价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达到72.4%;今年水源地环境整治任务已基本完成……一年来,“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理念成为生动实践。
——强制度严法律,建起治污“高压线”。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水十条”、“土十条”、史上最严环保法……在已有举措基础上,2018年新亮相的环保税、新扩围的水资源税试点、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等措施,展现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
5月,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正式启动,剑指“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督促整改责任落实,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实保障。
从企业超排、小锅炉整治到工地扬尘管控,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持续开展,京津冀、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污染问题得到遏制。
——坚持源头防治,做好治污“加减法”。
防治污染,不仅要“铁腕治”,更要“源头防”。
从源头入手,调整“四个结构”,做好“加减法”,该增的增上去,该减的减下来。
从产业结构看,减少过剩和落后产能,增加新的增长动能;从能源结构看,减少煤炭消费,增加清洁能源使用;从运输结构看,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从调整农业投入结构看,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
仅今年前7个月,全国就退出煤炭产能8000万吨左右,压减粗钢产能2470万吨,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6%、8.6%;目前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量已超过40%,化肥农药零增长提前3年实现。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按照已经确定的行动方案,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不断争取更大战绩,确保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京ICP备1505645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3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94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号(京)字第 0679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17]10290-11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8-02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475988 传真:010-67475988 邮箱:cctvzfw@163.com
Copyright© 中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