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对分封后的诸皇子,在经济上的待遇也是很优厚的。首先有俸禄,每年亲王给银万两,以下世子六千两,郡王五千两,长子三千两,贝勒二千五百两,贝子一千三百两,镇国公、辅国公七百两及相应俸米。
清代在皇子分封上,吸取了明代的教训,除了不滥施封爵外,还严格规定按授封等第赐予庄园田土,其土地均从内务府经营的皇庄中拨给;又规定诸王公均“不锡土”,“不临民”,“不加郡国”,府邸均建于京师,“无故出京师六十里罪与百官同”。这样的制度避免了明代那样,庄田数额无定数,每当亲王之国,为修治宫殿,搜刮田土,弄的官民交困,怨声四起。之国后,又在藩封地发生藐视官府、鱼肉百姓等事。
在京城里王爷皇子们只是获得了特殊的身份待遇,并没有兵权,有效防止王爷造反事件的发生,但这种做法的弊端是皇室之间都聚集在京城,勾心斗角很明显,甚至干涉朝政比如清朝的“九子夺嫡”、“辛酉政变”,都有王爷积极参与的身影。
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当时康熙皇帝序齿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
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最后四阿哥胤禛胜出,在康熙帝去世后继承皇位,成为雍正帝。
辛酉政变是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死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的一次宫廷政变。打倒了顾命八大臣势力。为赞襄政务大臣(又称顾命八大臣),辅弼皇太子载淳为帝,总摄朝政,以时在夏历辛酉年得名。又因改变其祺祥年号而称“祺祥政变”,亦称“北京政变”。
咸丰帝病死于热河避暑山庄行宫(在今河北省承德市),御前大臣载垣、肃顺等八大臣与新皇帝载淳的生母皇太后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产生严重矛盾,叶赫那拉氏乃鼓动咸丰帝皇后钮祜禄氏(即慈安太后)与八大臣争权,授意御史董元醇上朝奏请由皇太后垂帘听政,随即遭到八大臣抵制。另一方面,宗族中比较最近的恭亲王奕訢与咸丰朝顾命大臣僧格林沁和军机大臣文祥等人被排斥在最高权力之外,亦极为不满。于是叶赫那拉氏与奕䜣等人联合,发动政变。
从此,慈禧、慈安两太后开始垂帘听政。但实际上,慈禧掌握清政府的最高权力,历时四十七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