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专家梁爱华:科学客观看待中药“毒性”
“中药安全性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有多次风波也是因为安全性引起的,我们应该本着客观、科学的态度看待中药的安全性问题。”中国中医科学院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梁爱华在发言中表示,“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系统收集的数据看,中药的不良反应在整个不良反应报告中占的比例是13%-17%的范围,80%以上的不良反应都是西药引起的。总的来说中药比西药安全性好。”
她说,鸿茅药酒含有60多味药材,但是半夏、南星、制何首乌在这个方子里,按照一天30毫升的服用量折算下来只有二十几毫克,这个量是非常低的。比如说我们一天吃到制何首乌才二十几毫克,这个量是不会引起问题的。”
“我认为我们一定要有民族自信,中药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非常宝贵的财富。”
中医大方学者 王凤兰:站在民族自信的高度上,认识中医,了解中医
“传承279年的经典药方,是经过了历史长期验证的,鸿茅药酒作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OTC产品,其服用安全性是毋容置疑的。”
鸿茅药酒2016年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四级申报体系,必须经过县级、市级、省级的审核,最后才能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的概念是有很久远的历史传承性,且有活代性,就是代代相传。鸿茅药酒如若不得到民众的广泛认同,怎么可能会体现出它的社会价值?”
她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期望,“我感觉作为民族医药的品牌也好,作为能够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也好,我们从业者以及媒体,一定要站在民族自信的高度,高度关注、正面宣传民族的医药品牌。”
传媒人王跃进:客观公正是媒体的底线
“一个媒体应在新的时代和市场环境中担纲怎样的角色,承担怎样的责任?”与会的央广传媒董事长王跃进首先从一个媒体从业者角度,作出了自己的回答,“第一个就是我们报道的客观公正,这是媒体的底线。第二就是对社会责任的坚守,是媒体的生命。第三条凡新闻皆需求证。这是对媒体基本的要求。”
他说,“对于鸿茅的报道有几点,最狠的说是毒酒,合格的媒体你要说鸿茅是毒酒,你要拿出证据。今天在场的很多中医药的专家都做出了科学的解释和说明,这才是做新闻的依据。”
王跃进紧接着阐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对社会责任的坚守是媒体的生命线,因为媒体是社会上公平正义最后的一条防线,这个社会责任如果我们做得好,就是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如果做得不好,对社会会起到负面作用。”
王跃进最后提出对于自媒体人的希冀和要求,“第一个是媒体要做好自己,要有家国的情怀,要对社会负责,我们要把媒体内容的采编、传播规律坚守好。第二,期待国家的立法能够更好的把这种现象给予约束。”
鸿茅国药鲍洪升:像对自己孩子一样尽职尽责地培养、呵护民族品牌
“鸿茅药酒是有着279年历史内涵、体现中医药文化精髓的好药,从中华老字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等,这些荣誉它绝对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与我们一代代鸿茅人秉承‘良药济世’使命,坚守匠心精神密不可分。我们就像呵护自己孩子一样尽职尽责的培养、呵护着鸿茅这个百年民族品牌。我们一贯坚持有错必纠,有问题必改的原则。企业欢迎听取专家、媒体朋友的批评建议,这也是我们举办此次研讨会的初衷。”鸿茅国药董事长鲍洪升表示。
会议最后,与会专家与鸿茅企业负责人共同开启鸿茅国药2018“振兴民族医药品质行动”。“今天只是一个起点,”鸿茅国药副总裁鲍东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把中医药文化更好地传承下来,发扬出去,为振兴老字号民族医药品牌贡献最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