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福助农商城
工作人员 查询
手机端
工作人员 进入

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八十年代难得一见的老照片
来源: | 作者:zfys6666 | 发布时间: 2018-04-05 | 4993 次浏览 | 分享到:

好像到了大学三年级前后,有一天上课时,老师突然让人搬进来几个箱子,同学有些纳闷。“今天给同学发相机!”老师一句话,班上一下沸腾了。这一天,我们30位同学每人都领到一台崭新的海鸥DF相机。第一次拿到相机,就像拿到宝贝、看到美女,总也看不够。


▲1988年安徽农村,老人在村头卖自己种的农产品。对于当年这些老人来说,当时的日子比现在差多了,但又比他们的过去好的多。

▲1988年安徽,不知道当年这位骑在牛背上的放牛娃后来怎么样,上没上大学,现在过的咋样?

▲1988年夏天,安徽农村,一位农妇坐在自家院里的草棚前乘凉。树上栓的不知是马还是驴

▲1988年夏天,安徽农村,雨中人。

▲1988年夏天,安徽农村,老人在雨中苦苦等待顾客。老人的帽子挺特别。

▲1988年安徽农村,躲在草坯房门口的孩子。如今该住进高楼大厦了吧。

▲1987年前后,人大校园。俺们的同学、原国家女排著名运动员梁艳、李延军等参加八五级新闻系的拔河比赛。30年过去,祝福祝好当年的老同学 。

▲1987年前后,北京某公园,花开花落,夏去秋来。


【兵哥记事】

终于领到梦寐以求的相机和黑白胶卷,同学们把相机往脖子上一挎便冲出教室,投入了第一次摄影拍摄实践。记得当时,我在学生二楼旁边盯上了一个坐在童车里、大概一两岁的孩子,我围着孩子转来转去,拍了老半天,弄得推车老爷爷直笑。后来跑到暗房,放出了自己第一张黑白照片,自己称之为《摇篮里的孩子》。

大学最后两年,自己利用大学实习和放假的机会,和同学一起跑了十多个省市的城市和农村,带着学校发的海鸥DF,以及和亲戚朋友借的杂牌子相机,走到哪儿,拍到哪儿。遗憾的是,当时的相机和胶卷都是奢侈品,相机不好找,胶卷买不起,拍照时不舍得按快门,加之一些老照片没保存好,留下的老照片并不多。

那时拍完照片回到学校后,抽空赶紧就和同学一起钻进黑洞洞的、只有一点红灯微亮的暗房里,忙着配药、冲洗底片,然后再发大照片。有时没白天没黑夜,一干就是好几天。后来我在人大校园里举办了《大别山,你听》和《镜头在这里延伸》两次小型个人摄影展,有些照片是自己和同学制作的,有些是请外面的朋友帮着放大的。因为当时的拍摄技术、冲洗设备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当时那些照片的成像和素质比较粗糙。后来发现,大学时代这些实践和经历对以后的工作和成长都有一定的影响。

时隔30年之后,回想起当年大学学习摄影的经历,重新翻看那些质量粗糙、甚至影像有些模糊的照片,心里都很感慨。那些黑白照片尽管没有现在数码相机、手机随手拍摄的照片那么艳丽和精美,但人们可以从那黑白分明,简单明快的黑白灰组成的影像中,认识和感受过去的世界,从而产生许多的思考和遐想。这些老照片可以让读者去重新回忆和感受那个时代,感受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以及生活的种种变迁。

干摄影年头久了,照片背后的经历和故事不少,只能等以后慢慢地整理、回忆、慢慢与您分享……


                 热   点   新​   
              新​     闻    排   行 
    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自由传播,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