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福助农商城
工作人员 查询
手机端
工作人员 进入

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通州全境纳入“北京城市副中心” 至少疏解10万人口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 作者:中福影视 | 发布时间: 2016-05-10 | 1334 次浏览 | 分享到:

  行政事业单位是搬迁过来了,接下来,如何确保从北京疏解的人口在通州“留得住”?北京市规划委副主任王飞给出了答案:“通过配置优于中心城区的公共设施、绿地环境等,吸引人口到通州就业和生活;打造与城区的‘半小时交通圈’,优化交通路网。”

  这些公开的具体措施包括:为通州当地城镇化、就业居民提供各类政策性住房,实现居住社区为本地就业、城镇化配套;配建文化中心、大剧院、体育中心等高等级公共设施;整建制引入中心城优质的三甲医院、重点中小学、幼儿园等资源。

  最新的消息是,目前人大附中等4所名校已经正式进驻通州。4月27日上午,北京市教委在通州区召开推进北京市副中心教育发展专题座谈会,为首都 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北京市第二中学(通州校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揭牌,标志着4所学校 正式进驻通州办学,并将在2016年秋季招生。

  这里位于地铁6号线“郝家府站”北侧,未来这里将建设一些区级部门,比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档案局等。《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 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通州区至少疏解10万人口

  一方面是“留得住”人;另一方面,通州还要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向外疏解人。

  在人口控制方面,通州区副区长刘贵明表示,通州正在想办法,将出台更严格的人口管理办法。疏解现状存量流动人口,通过淘汰低端产能,结合环境建设,结合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把人疏解出去,至少涉及不止10万人口。

  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目前通州区正加快不符合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的调整退出,实现产业升级,有序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2016年预计将调整退出企业1000家。

  据记者了解,为了给外迁企业做好相关服务,通州区与河北、内蒙古、山东等周边地区搭建了对接平台,方便外迁企业与迁入地进行对接。目前,已经将相关地区的政策以及优越条件汇编成册。

  通州区经信委副主任官宏表示:“下一步我们准备把手册下发给所有的企业,这样让企业在选择迁入地的时候不至于盲目去选择,同时我们也跟当地的政府做好对接,为企业的嵌入,尽量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要疏散人口还是要依靠产业,这一点跟北京向外疏散产业的要求基本一致。“对于那些有污染的、耗能多的、占地大的、不适合在通州发展的一般传统制造业,得渐次退出;但是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全部退出,有一个慢慢向外转移的过程。”李国平说。

  通州人口的一进一出之后,大家都很关注是否会重蹈类似北京的“大城市病”?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通州常住人口为135.6万,“十三五”期间通州区的人口调控上限约为160万人。

  这意味着在“十三五”期间,通州区常住人口上限约为160万。这个目标跟通州引进40万人口并向外疏解10万人口的数据基本吻合。为避免通州建设重蹈“大城市病”,李国平提醒:未来通州人口最好不要超过200万,否则会形成新的拥堵。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 | 北京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18期)

                 热   点   新​   
              新​     闻    排   行 
    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自由传播,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