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中福助农商城
工作人员 查询
工作人员 进入

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北京朝阳区工商联组织召开商会调解工作专题座谈会
  • 北京朝阳区工商联走访北京龙岩企业商会
  • 锡剧《珍珠塔》在奥地利上演
  • 爱国将领张治中长孙张皓霆深情忆先辈,传承爱国精神促祖国统一
  • 第十六届津台投资合作洽谈会将于10月28日至31日举办
  • “七五芳华再启航·侨心逐梦谱新章”为主题的厦门市侨联成立75周年座谈会举行
  • 厦门市第五医院晋升“三甲”医院
  • 这座连江古村,靠“古韵”与“美味”出圈了
我国已成功申报世界遗产55项
来源: | 作者:cctvzfw | 发布时间: 2020-06-14 | 16730 次浏览 | 分享到:

  为提高“非遗购物节”品牌影响力,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发放5万元非遗购物券助阵此次活动。活动吸引了33项非遗项目参加,众多“青海宝藏”亮相。记者在展区现场看到,市民纷纷在活动现场通过扫描二维码,用领取到的非遗购物券消费,很多展商的非遗产品销售热络。

  走进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青韵砖雕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高大宽敞的厂房里,雕刻打磨声此起彼伏。年轻的砖雕技师韩有顺在青砖上打孔,随后用刻刀精心雕琢,掌握这项国家级非遗技艺让他和20多名工友每月的收入都能达到4500元以上。

  依靠临夏雕砖这种非遗“绝技”脱贫致富并非个例。据了解,近年来,甘肃省通过促进“非遗+扶贫”先后创建了106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逐步吸纳了4700名群众稳定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246人。

  具有民族特色的羌族刺绣产品,在陕西省首届“非遗购物节”一亮相就备受关注。在“羌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陕西省宁强县,古老的羌族刺绣成为当地妇女们脱贫致富的职业技能。

  家住宁强县禅家岩镇火石子村的王小琴从小学习刺绣,如今她注册的公司已研发羌族刺绣产品300余种,带动妇女灵活就业1000余人,带动贫困户300余户。王小琴说:“非遗扶贫既让困难群众掌握了谋生的手艺,又壮大了传承人队伍,实现了脱贫攻坚与非遗保护双赢。”

  老手艺绽放新魅力

  三秦大地,风景正美。在西岳华山脚下,30余种非遗技艺和产品亮相首届“九曲黄河 多彩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吸引观众流连忘返。其中,洽川葫芦选取黄河湿地优生葫芦原料,以刻、钻、挖、凿、画、贴、镂、描等20多道手法完成。如今,随着技术革新,洽川葫芦制成的葫芦蓝牙音箱、葫芦装饰品、葫芦小夜灯、葫芦优盘等产品推陈出新。

  “80后”小伙宋鹏杰从小跟随祖父学习雕刻和手工制作。“以前洽川葫芦做成水瓢、醋壶和油壶,工艺粗糙、实用性差,逐渐被市场淘汰。”宋鹏杰说,2005年他辗转多地拜师学艺,解决工艺和实用性问题,后来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研发出艺术灯、挂件、摆件和文创4个系列上百种产品。

  在不远处的华县皮影展位上,华县皮影雕刻技艺非遗传承人薛宏权右手握刀穿过牛皮牢牢钉在木板上,左手推转牛皮,不一会儿牛皮上就刻出了花纹。“推皮走刀是华县皮影雕刻技艺最大的特点,这样雕刻出的牛皮刀口整齐、刚劲有力,适合制作复杂的图案。”薛宏权说。

  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同时,薛宏权不断创新。在制作方面,他引入工笔画的手法、改良刀具,提高皮影的表现力,开发出摆件、挂件、首饰等产品;在表演方面,他让“迈克尔·杰克逊”在银屏上“复活”,跳的是机械舞和太空步,配的是中国传统音乐。

  皮影“迈克尔·杰克逊”的表演视频在海外社交媒体走红,薛宏权也带着他的皮影作品频频奔赴海外。记者从渭南市华州区相关部门了解到,今年,源自华县皮影的“华州皮影”在法国成功注册国际商标,让中国皮影有了“国际范儿”。

  新华社记者(据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

(责编:董兆瑞、鲍聪颖)
                   热   点      
更多
              新​     闻    排   行 
    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自由传播,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