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娟收养的孩子里,有不少像豆豆一样患有疾病。韩文记得,那会姥姥家"挺热闹",孩子们住上下铺,一张床挤着3、4个人。而李军芳家一般住着8-10个孩子,最多时候有14个。
孩子一天天长大, 2006年,李利娟把他们转移到了武安市午汲镇的一处铁矿。1998年起,她就在这跟人合伙开矿,2005、2006年钢铁行业不景气,矿上原本给工人住的屋子也空了出来。
李军芳说,李利娟收养孩子的事被媒体报道后,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她。其中一位香港来的姓杨的爱心人士捐助了5万港币。李利娟拿着这钱去矿上盖了几间平房,再把以前的屋子重新翻修,孩子们一起住了过去。
"当时去了25、26个",李军芳说,搬家的时候孩子们很高兴,都说自己有家了。"以后大姨可以到我们家串门了",一个孩子说。
李利娟盘算着给这个"新家"取名,"一问从哪来的,从孤儿院来的。咱以后不叫孤儿院,咱就叫爱心村"。
爱心村和西三环之间的拱门 澎湃新闻记者 林虞之 图
"民建福利爱心村"
武安市民政局的档案资料显示,"民建福利爱心村"的登记时间是2007年12月26日。
李利娟曾对大姐说,"姐不用怕,我扯了证了,咱不是胡来。"但李利娟注册的只是民非企业,并不是社会福利机构。
"我们去检查的时候,爱心村卫生、消防、安全等各方面都不合规。我们也想取缔,但因为一些原因,一直没有成功。"武安市民政局一位副局长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
公开资料显示,直到2012年5月,武安市才成立了民政综合服务中心,下设福利部、救助站、老年公寓。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爱心村充当了福利院的角色。
在爱心村民非登记证书的业务范围中,有"收养孤残儿童"一项。对此武安市民政局在一份情况汇报上写道,"2007年12月,李利娟通过唆使收养儿童在政府机关无理取闹、扰乱正常工作秩序(在办公楼随意大小便)等方法,胁迫民政局按其意愿核准爱心村业务范围:收养孤残儿童、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