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中福助农商城
工作人员 查询
工作人员 进入

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锡剧《珍珠塔》在奥地利上演
  • 爱国将领张治中长孙张皓霆深情忆先辈,传承爱国精神促祖国统一
  • 第十六届津台投资合作洽谈会将于10月28日至31日举办
  • “七五芳华再启航·侨心逐梦谱新章”为主题的厦门市侨联成立75周年座谈会举行
  • 厦门市第五医院晋升“三甲”医院
  • 这座连江古村,靠“古韵”与“美味”出圈了
  • 我国牵头制定的花椒调味油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 业界:加强ESG建设 推动电力建设行业绿色转型发展
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西藏农牧大学
来源:光明日报 | 作者:cctvzfw | 发布时间: 2025-06-30 | 395 次浏览 | 分享到:

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宣讲报告会28日走进西藏农牧大学,水稻种质资源学家,崖州湾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钱前作题为《南繁硅谷——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超级引擎》的主题报告。

“中国人能吃饱,离不开杂交水稻;能‘吃瓜自由’,‘西瓜奶奶’吴明珠的‘南繁’功不可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育成的近3万个农作物新品种中,超70%的品种经历了‘南繁’的洗礼。”宣讲中,钱前用生动通俗的语言和珍贵翔实的图片回顾了一代代“南繁”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的“南繁”实践中孕育的崇高精神。

从“为西藏引种天麦的拓荒者”庄巧生到“高原生物多样性的守护者”钟扬,再到“现代青稞育种的实干践行者”尼玛扎西,钱前从与西藏有着深厚渊源的三位科技工作者讲起,将科学家精神具象为一个个直抵人心的小故事。

“农业科学是实践的科学,坐在实验室里是做不好农业科研的,所以身上要有汗,眼里要有光。”钱前寄语农学学子,一个人想要走得高、走得远,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更要有高尚的品德。

高原特色作物如何挖掘高产潜力,西藏的智慧农业建设有哪些注意事项,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项目如何打破壁垒……当天,学校青年教师、学生代表围绕高原科研特色、学科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专家深度对话。“在追求科学真理的道路上,遇到瓶颈期很正常,要借机成为深入思考、超越自我的黄金期和转折期。”钱前表示。

本次活动由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领导小组主办,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西藏农牧大学、西藏自治区科协、光明网承办,本场活动也是西藏农牧学院更名为西藏农牧大学后举办的首场大型活动。

(责编:赵竹青、杨迪)

                   热   点      
更多
              新​     闻    排   行 
    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自由传播,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