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 津 冀 晋 蒙 辽 吉 黑 沪 苏 浙 皖 闽 赣 鲁 豫 鄂 湘 粤 桂 琼 渝 川 黔 滇 藏 陕 甘 青 宁 新
当地时间6月21日下午,正在对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乌兹别克斯坦总理米尔济约耶夫陪同下,来到布哈拉古城参观这座被称为“丝绸之路活化石”的历史文化名城。这是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参观一家地毯和丝绸作坊。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22日电 (记者 赵明)当地时间21日下午,正在对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乌兹别克斯坦总理米尔济约耶夫陪同下,参观了被称为“丝绸之路活化石”的布 哈拉古城。参观中,习近平指出,布哈拉是古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今天的参观使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了中乌两国深厚的历史渊源,有利于我们传承丝绸之路精神, 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赋予丝绸之路以全新时代内涵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以来,越来越多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热烈响应。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古 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友谊之路。丝绸之路蕴含的是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 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 新的时代内涵。
就像前天习近平在波兰发表的《携手同心 共创未来》讲话中所讲到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区域经济繁荣,维护世界和平稳定,顺大势、应民心。“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来,得到沿线国家积极 响应,取得明显进展。这说明,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传承千年不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信念,绵延万里不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和发展阶段不 同,文化上也存在差异,共处时必须相互尊重、包容差异,共事时必须帮贫扶弱、均衡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各国共同的事业,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合作 好、发展好、分享好。
“一带一路”的思路和实践前无古人,但这是丝路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更是中华民族义利观的体现。正如习近平所说,我国是“一带一路”的倡导者和推 动者,但建设“一带一路”不是我们一家的事。“一带一路”建设不应仅仅着眼于我国自身发展,而是要以我国发展为契机,让更多国家搭上我国发展快车,帮助他 们实现发展目标。我们要在发展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多考虑和照顾其他国家利益。要坚持正确义利观,以义为先、义利并举,不急功近利,不搞短期行为。要统筹我 国同沿线国家的共同利益和具有差异性的利益关切,寻找更多利益交汇点,调动沿线国家积极性。
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在乌兹别克斯坦,除了丝路精神,习近平还提到了“上海精神”。习近平指出,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传统友谊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两国人民就共 同开辟了伟大的丝绸之路,开启了中乌友好交往、互学互鉴的历史。他说,我期待着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5周年峰会,同各方一道回顾本组织发展历程,总结合 作成果,弘扬“上海精神”,规划本组织未来。
“上海精神”在本质上和丝路精神是相通甚至一致的。早在2013年9月,习近平接受土、俄、哈、乌、吉五国媒体联合采访时说,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要继续发扬一种精神,即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
互信、互利、平等、协商是促进达成共识、增进友谊的基础。这八个字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互信”倡导国家间以诚相待,相互尊重各自选择的发展道 路,奉行开放透明政策,在处理矛盾和分歧时相向而行,不断巩固友好合作基础。“互利”强调平衡兼顾参与方利益,挖掘互补潜力,实现合作共赢,不搞零和游戏 和一家通吃,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谋求自身利益。“平等”即国家不论大小、贫富、强弱,一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不干涉内政,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 治。“协商”指的是通过友好对话和沟通协调促进合作,化解分歧,由此引申出的“协商一致”原则已成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商议组织发展大计、处理彼此关系的重要 准则。
信任实现精诚合作,互惠互利。不论国家大小,实力强弱,都要坚持平等相待,遇事通过协商的方式来解决。决不能恃强凌弱,以大欺小,否则,就不能形成互信,而没有互信,自然谈不上互利。
俗话说,十里不同俗。上合组织国家如此,一带一路国家更是这样。这就需要求大同存小异,尊重各国的多样文明,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和文明标准强加给 别国。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那样,务实合作是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原动力。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和观察员国都位于古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有责任把丝绸之 路精神和文明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上海精神”,也是丝路精神。
15个冬夏,“上海精神”已成为上合组织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代表了当今国际关系发展方向。三载春秋,“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古丝绸之路上“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闪耀着新的时代光芒。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也是各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丝路精神和“上海精神”,目的都是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在世界经济复 苏缓慢的背景下,丝路精神也好,“上海精神”也好,都尤显可贵。两种精神闪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将中国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发展结合起来,也把中国梦同各国人 民的梦想结合起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京ICP备1505645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3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94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号(京)字第 0679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17]10290-11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8-02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475988 传真:010-67475988 邮箱:cctvzfw@163.com
Copyright© 中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