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脆弱的宣纸上以丝线反复刺绣,展现雅致精美的书画艺术,似乎是难以想像的,但南昌的顾玉纯做到了。作为顾氏纸绣的第九代传人,他在传承祖辈技艺的基础 上,进行纸张和丝线的创新研制,将宣纸与刺绣完美结合,“宣传刺绣”这项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获得了国家专利。图为顾玉纯的弟子张燕在制作一幅小楷作 品:《心经》。 王昊阳 摄
因普通宣纸易碎,顾氏革新材料,用多年时间研发了一种韧性较好的宣纸。先用画笔在宣纸上描绘出图案,或用喷绘机器打印出字画底稿,再将底稿用特制的木框固定上绷架,开始刺绣。 王昊阳 摄
在易破碎的宣纸上刺绣,是顾氏独创,也是国内独一无二的。在创作过程中,只要一不小心扯破宣纸,或刺绣的针孔密度过大,导致作品报废,无法修复,辛苦数月甚至数年的心血就白费了。图为顾玉纯的爱人万菊英向记者展示一件损坏的宣纸刺绣作品。 王昊阳 摄
顾玉纯的弟子叶正武正在制作一幅铁线篆书法作品,刺绣用的蚕丝线仅为普通人头发的七分之一粗细,丝线穿过细小的绣花针时,肉眼都难以看见。刺绣时先用一道淡色的丝线打底,再绣上一道深色的丝线,以增强作品的层次感和质感。 王昊阳 摄
顾玉纯的弟子章磊正在制作一幅难度较高的作品:线条观音。刺绣时以直线行针,极易在宣纸上形成一条直线的密集刺孔,削弱宣纸的韧度,导致绷架的张力撕裂宣纸。 王昊阳 摄
顾氏宣传刺绣用的是独创的针法:弧形长短针。这种针法在表现毛笔书法作品时,丝线紧跟笔画走,层层堆叠,紧密有致,立体感强,能很好地表现毛笔书法作品的效果。 王昊阳 摄
顾氏宣纸刺绣代表作品:青花水墨。顾氏以特制的多种亚光丝线,经过数百次调配,将刺绣作品营造出传统水墨画的浓淡渐变的光影效果。 王昊阳 摄
顾氏耗时两年制作的宣纸刺绣作品《富春山居图》长卷。 王昊阳 摄
顾玉纯的弟子欧阳江峰正在创作《水墨青花图》。顾氏刺绣与普通刺绣不同,丝线在刺绣时不打结,在作品的正面和反面都不见线头,看上去清爽整洁。 王昊阳 摄
顾氏创作的一件作品《千手观音》,该作品用的是满绣技法,难度大,耗时长。 王昊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