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福助农商城
工作人员 查询
手机端
工作人员 进入

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车网互动“加速跑”:解锁能源新密码 构建未来新生态
来源:证券日报 | 作者:cctvzfw | 发布时间: 2025-04-24 | 225 次浏览 | 分享到:

当然,技术创新是车网互动发展的根基。当前,该领域的技术创新聚焦两大路线发力。一方面,虚拟电厂技术通过聚合新能源汽车等分布式能源资源,实现了对电网的灵活调节和支撑,为电网稳定运行提供了新保障。另一方面,换电模式则通过标准化电池包设计和换电站建设,实现了快速换电和电网调频需求的快速响应。

蔚来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蔚来的每一座换电站都是“充换一体站”,单个站通过站桩功率的灵活分配,蔚来换电站能自动跟随场地电价,主动开展错峰充电,节省运营电费的同时帮助电网削峰填谷。2024年,蔚来换电站在高峰期累计转移电量近3.1亿度。

从当前产业一线已实践的车网互动技术商业模式来看,同样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主流模式有三种。一是峰谷电价差收益模式,利用峰谷电价差实现“以车养车”,有效降低了用户充电成本;二是补贴收益模式,通过政府和企业对参与车网互动的用户和运营商给予补贴奖励,激发了市场参与热情;三是电网调节服务收益模式,通过车网互动平台提供电网调节服务获得收益,为车网互动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新途径。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认为,随着车网互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规模的逐步扩大,其将对汽车产业价值链产生深远影响。车网互动技术还将促进能源、交通、信息等多领域的深度融合,为能源革命和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

仍需打通“最后一公里”

尽管多地试点项目已初显成效,但若要实现规模化应用,仍需打通技术、标准、市场机制与基础设施的“最后一公里”。

车网互动的核心在于电动汽车与电网的双向能量流动,但技术成熟度仍是制约其推广的首要难题。

一方面,高频次充放电对动力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尽管电池技术已显著提升,但消费者仍担忧参与车网互动项目会加速电池衰减。另一方面,充电设施的智能化水平不足,私人充电桩普遍缺乏智能调控功能,难以适配电网负荷动态调节需求。此外,不同厂商的通信协议与数据接口尚未统一,导致车、桩、网协同效率低下。

在广州某换电站内,市民杨女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她一年前购置了续航670km的纯电汽车,支持向电网放电。她通常夜间以0.3元/度充电,每60度电花费18元;她也曾参与放电活动,以3.5元/度补贴放电40度,耗时90分钟会获益140元。但她表示不会持续参与,因放电耗时较长,除非时间缩短且场地更便利。另一位纯电车主陈先生则认为放电收益不划算,且电池充放电次数增加影响保养,对车辆电池健康不利。

同时,车网互动横跨汽车制造、电力、通信等多个行业,但当前标准体系存在显著空白。例如,车网互动功能尚未纳入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的强制标准,电力并网与计量规则也未充分考虑双向充放电需求。行业间标准制定进程不同步,导致技术兼容性差、应用场景受限。

特来电副总裁龚成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持续推动车网互动还需要破解四大方面的难题:一是转供电场景的独立计量问题,推动表后资源参与电力市场,扩大参与范围;二是政策、标准、市场的完善,推动车网互动迈向规模化、规范化、商业化;三是研究新型主体与电网交互的信息通道,实现海量分布式资源安全、高效接入电网;四是营造良好的车网互动氛围,提高车主的参与意愿,推动车网互动可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的启动,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进入新阶段。未来,政策引导、技术创新、模式探索三管齐下,有望构建“车—桩—网”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在业内看来,预计到2030年,车网互动技术标准体系将基本建成,市场机制趋于完善,新能源汽车将成为电力系统重要的双向调节资源。届时,每一辆电动车都成为电网的“神经末梢”,每一次充放电都参与能源价值分配,这将为我国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坚实支撑。

(责编:罗知之、陈键)

                 热   点   新​   
              新​     闻    排   行 
    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自由传播,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