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福助农商城
工作人员 查询
手机端
工作人员 进入

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前10个月国家铁路多项货运指标创历史新高
来源:人民网 | 作者:cctvzfw | 发布时间: 2022-11-14 | 418 次浏览:120 | 分享到:

人民网北京11月14日电 (记者王连香)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消息,铁路部门交出今年前10个月物流保通保畅、助力稳住经济大盘的亮眼答卷。1月至10月,国家铁路货物发送量累计完成32.49亿吨,同比增加1.8亿吨、增长6%;货运装车保持良好增长态势,月日均装车2次刷新历史纪录,最高达到182622车;集装箱单日装车多次刷新历史纪录,11月1日再创新高,首次突破5万车大关。

据介绍,今年以来,国铁集团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铁路运输,为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提供了强有力的运输支撑。

从深挖运输潜力到优化运输组织,从打通运输堵点到全力保通保畅,一系列有力有效的举措,为保障国计民生、服务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注入强大“铁动力”。

以货补客,全力攻坚。今年以来,国铁集团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实施以货补客,加大保通保畅工作力度,深入开展货运增量大会战攻坚战。全路上下积极克服疫情、恶劣天气等不利因素影响,充分发挥全国铁路“一张网”和集中统一调度指挥优势,充分运用新线开通和配合防疫部分客车停开释放的运输能力,持续增加货运能力供给;统筹运用线路、站场、机车、机辆和人力资源,强化日常和施工期间的运输组织,精细化调整车流和机车机班,统筹用好平行通道能力,合理组织迂回运输,强化两端接驳,多措并举用好路网能力。今年前10个月,国家铁路货物发送量、货运装车、集装箱装车、卸空车等多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作用进一步彰显。

能源保供,责无旁贷。国铁集团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电煤、粮食等重点物资加强运输组织,为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稳定提供了有力运输支撑。全路持续开展电煤保供专项行动,将运力资源最大限度向电煤运输倾斜,对电煤运输需求做到“充分满足、应装尽装”。截至10月底,国家铁路今年累计发运煤炭17.4亿吨,同比增长9.8%,其中发运电煤12.2亿吨,同比增长15.5%。国铁集团将煤炭中长期合同列为运力优先对象全力保障兑现,充分发挥两级煤炭保供办作用,紧密对接地方政府经济运行部门和电厂企业,用好主要煤运通道,大力组织西煤东运、北煤南运,重点做好疆煤外运。10月份,在大秦线受疫情影响情况下,铁路部门迅速调整运输方案,举全路之力保通保畅,把对市场的影响降到最低。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国铁集团精准掌握粮食运输需求,优化运力安排,创新运输方式,为端牢中国饭碗提供了有力运输保障。截至10月底,国家铁路今年累计发运粮食9125万吨,日均装车4807车,均实现同比增长。

国际联运,畅通高效。今年以来,国铁集团加强铁路国际联运组织,畅通口岸运输,全力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在严格落实口岸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国铁集团统筹用好中欧班列西、中、东通道能力,加强国际铁路合作,提升口岸交接能力和效率,确保中欧班列稳定开行。今年前10个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3685列,发送货物132.9万标准箱,同比均增长9%;绥芬河、满洲里、二连、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铁路主要口岸运量屡创历史新高;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运量实现持续增长,发送货物62.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1%。国铁集团加强基础设施和智能化建设,不断提升班列开行质量和运输效率。中老铁路常态化开行6对国际货运列车,今年前10个月累计运输跨境货物174万吨,为改善两国民众出行条件、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中老经济走廊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服务品质,持续提升。国铁集团不断提升客货运输服务品质,用心描绘人享其行、货畅其流的生动画卷。根据疫情形势变化,铁路部门科学精准做好站车疫情防控工作,用好票、证、人、健康码、核酸检测数据“一体化核验”手段,提高查验精准度,缩短旅客查验等待时间,较好地满足了旅客出行需求。国铁集团用好新线能力,优化客运产品供给和12306系统功能,大力推广静音车厢、新型票制、“畅行”扫码服务等一系列创新服务举措,开好公益性“慢火车”,持续改善旅客出行体验。货运方面,国铁集团大力发展以敞顶箱直通运输、铁水联运为主的集装箱多式联运,提升综合运输服务能力。铁路专用线、物流基地建设加快推进,铁路物流网络的通达性进一步提升、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国铁集团不断优化铁路95306系统功能,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和网上办理效率,累计网上办理货运业务3487.93万单,涉及货物33.35亿吨。

(责编:王连香、吕骞)


                 热   点   新​   
              新​     闻    排   行 
    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自由传播,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